港商為何再也包不起二奶?

某香港商05年在深圳偷情包了二奶,買了一套房子給二奶住,每個月給二奶五千塊錢,買房子花了40萬左右。今年跟二奶分開了,他把房子賣了,得錢120萬。算下來白玩二奶6年多,最後還賺了40萬。

原來,包二奶也是一種投資。老婆還打了一巴掌說為什麼只包一個?而現在絕對會被打死,老婆會說為什麼買的房子這麼便宜賣掉,多包幾年,深圳房價都漲到8萬了。

初到深圳的時候住在口岸附近的城中村,那時候沒想著去香港,也沒去過香港,關於香港人的更多來源於城中村的故事。

很多從事外貿或者物流生意的香港人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在深圳居住,時間長了便經常去城中村的巷子尋花問柳。後來感覺這樣既不衛生,花費也不低,何不談一個呢?

那時候香港人還是很吃香的,隨隨便便都有幾萬塊工資。而那時候深圳福田區房價也不過八千一萬。於是便有了以上朋友圈裡那個常見的故事。故事寫的簡單粗暴,卻真實可見。當時的香港與香港人都光芒萬丈,引領風騷。

十年後的今天,依然有很多香港人在口岸附近的小區居住,可當年盛極一時的二奶村卻漸漸消失。是這些香港人沒性慾了?是這些人不好色了?不是。

十年間,深圳變化巨大,在口岸依然有很多港人居住,可是他們卻只能租房,因為深圳的房價不但大部分深圳人買不起,大部分香港人也買不起。

在口岸附近的小區裡,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房租超過6500元。再加上二奶簡單吃飯和逛街費用遠遠超過一萬元。最重要的是,這樣的成本是建立在香港十年經濟下滑的現實情況下的。

所以,香港人口袋裡的錢沒漲多少,大陸的生活成本卻增長了十幾倍。高房價高房租不但扼殺了一些人的夢想,還扼殺了港人包二奶的念頭。

有一天去那附近找朋友,上了小區電梯,電梯裡有一家三口,小女孩3歲左右,媽媽北方口音不到三十歲的樣子,而爸爸是典型的香港老男人,四十幾歲。這樣的組合在二奶村似曾相識。

我不知道是否是包養的關係。我只感覺嫁給香港人到底還什麼好處呢?是飛往世界其他國家的免籤的便利,還是香港的福利?還是香港所謂的高工資,數據表明香港人居住環境狹小,上升空間狹窄,生活成本太高,那香港還有什麼吸引這樣一個年輕的姑娘呢?

我倒是寧願相信這是真愛。因為這些年,作為一個香港人並不值得驕傲。更多大陸女孩已經看不上港人所謂的資本。而嫁給香港人也不再充滿榮耀。

曾經有這樣一個湖北姑娘給一個香港人當二奶,後來這個港人離婚娶了她,二奶扶正後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,本來以為會備受重視,可是嫁入這個家庭後,她發現丈夫的家庭裡,哥哥姐姐是不婚族,叔叔是丁克族,婆婆對自​​己養的狗的愛都超過對孫子的愛。

她幾乎與這個家庭格格不入。後來只能自己生活在大陸。而丈夫因為工作不能每天來深圳。她又過回了看似被包養的日子,只是這個時候的她還要帶著孩子。

老齡化是香港社會的突出特點。年輕人越來越少也讓社會發展後勁不足。有數據顯示,香港本土出生人口增長竟然和赴港產子人數對等。可見香港出生率之低。

家庭是社會的細胞。在很多香港人眼裡不生孩子成了理所當然,這讓當下香港的年輕人越來越少,沒有後勁的香港也就漸漸陽痿了。大陸的突飛猛進更是讓香港相形見絀。曾經的二奶村像極了香港繁榮時期的寫照,二奶村也隨著香港的衰落而衰落。

除了二奶村,香港的文化影響力,教育影響力也逐漸衰落,前幾年很多人放棄北大來港大,而這幾年幾乎不再提港大,香港的電影曾經大放異彩,而這兩年越發的沒有票房號召力。甚至金融業也一度疲軟,讓人感嘆香港繁華已經逝。

寫到這時,地鐵擠進來一個去香港唸書的雙非兒童,媽媽和老公抱怨每天起的太早,而深圳的私立學校又不收。可以去的學校又太貴。港人父親也只能笑笑而不說話。這才是悲哀所在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