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經濟差港商、台商撤退 東莞樟木頭「二奶城」風光不再

中國地大,很多城鎮是「聽都未聽過」。但提起樟木頭,在香港曾經家傳戶曉、無人不知。要找一樣事物去代表一個城市總是不易,但提起樟木頭,除了會想起某個樓盤廣告,人們多會把「二奶」一詞掛上。樟木頭常住港人15萬,人稱「小香港」,也是中國有名的「二奶城」。

然而,此「特色」現象難逃衰落命運。中國基本工資不斷攀升,加上勞權意識增強,罷工事件頻傳,港商、台商在中國投資的經營環境逐漸惡化,加上受到出口加工產業遷移的衝擊下,「二奶城」漸見衰退。

《財訊》報道,原本是香港人「偷情後花園」的樟木頭,以台資企業為主的厚街鎮由於出口加工業的式微,近年來開始轉型發展服務業。東莞原本在中國出口排名第三大,但這珠三角城市面臨的危機,正是台資企業當前困境的縮影。

在東莞的台商,聚會時熱切談論話題是「如何撤廠?」與「要撤去哪裏?」,這個現象也讓中國官方及學者感到擔憂。因為外商在中國創造的就業機會少說也有1億份,一旦外企持續遷移,失業潮與減薪潮可能會在中國重現。與打工仔女、暫住證一樣,「二奶城」可謂是一個折射中國過去三十年多來社會生活潮流變遷的經典詞語。

「二奶」向「高端化」發展

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講,「二奶」是一種非常特殊的「職業」。這個發端於深圳的職業幾乎沒有上升空間,其遵循的一個準則是,想當「大奶」的「二奶」不是好「二奶」。上個世紀80年代,一批往來香港與內地的香港商人、白領人士以及貨櫃車司機,開始在深圳等地包養「二奶」。隨着這個「風流軍團」的擴大,位於羅湖的一些樓盤,因「二奶」相對集中而聞名。甚至一些城中村,因為低廉的房租也成了「二奶」的聚居地,這些村因為「二奶經濟」興盛起來,成了不少獵奇者的旅遊目的地,及作家們尋找靈感的地方。

後來,「二奶」向「高端化」發展,歌星影星、大學生亦加入這個群體,「二奶」這個職業也發生了轉化。如果沒有幾個「二奶」,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有錢人或者官員。

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東南亞爆發經濟危機,香港受到影響。而因為香港近年經濟持續不景氣,也連累到一些深圳的「黑戶」家庭。原本在深圳包養「二奶」的港人,乾脆「玩失蹤」,使得一些已在學齡的孩子家庭,生活變得日益艱難。這群由港人與「二奶」非婚所生的孩子,並不擁有深圳的戶籍,需要付出較高的費用,才能讓孩子就讀當地正規學校。沒有戶口,他們就不能接受義務教育,長大後找工作也困難,也不能登記結婚。即使結了婚,也只能是事實婚姻,得不到法律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