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學證實:會外遇的人多數會再犯

配偶外遇,是婚姻生活裡僅次於另一半過世、離婚的重大壓力,許多人因此悶悶不樂,在腦海中迴盪一輩子。

要不要原諒?還會再犯嗎?怎麼面對?精神科醫師在診間每天都會面對這些話題。

陷入不倫戀的已婚男性遠多於已婚女性,也就是說,不倫戀的女方未婚居多。

在婚姻本身沒出問題的情況下,先生會外遇的比例也遠大於太太。

也難怪,會覺得無辜、難以接受、含冤含恨來看精神科的人,女性遠多於男性。

婚姻外遇是全球性、跨文化普遍存在,這是寫在基因裡的人類本質。

古代偷情成功的男人有機會把基因傳播出去,甚至讓別人扶養自己後代,這樣的基因自然不易消滅。

不過對於現代遭遇先生不忠的太太們,關心的可能是——這個人會不會再犯?繼續跟他走下去風險會不會太大?

男性外遇和先天基因、人格特質有關

感情外遇事件的預測與風險評估,吸引許多科學家設計研究,想探討外遇的起因與本質。

壞消息是,男性外遇跟先天基因與人格特質有關,會外遇的人,如果相同情境、類似對象環繞,再犯率很高。

好消息是,大部分會外遇的男人,被激起的性興奮很容易被打消,也不太會冒大險或不辭千里去追求成功率低的對象,通常是窩邊草正好有適合對象,彼此互相撩撥、迴盪,才走向感情外遇。

對還考慮維持婚姻的太太來說,可評估的是:外遇的先生是否屬於再犯的高風險群?

除了雙方個性差異大難相容、已經走不下去外,可冷靜考慮,先生是否有較為特殊、已經讓太太忍讓許久的人格特質?如過度自戀、情感劇烈起伏、反社會性格(sociopathy,亦可翻作「沒良心的人」)、常表現冷酷無情或家暴、對別人的情感表達沒有感覺、缺乏同理心、性愛成癮、習慣性說謊、操弄等。

這樣的人格,加上容易引發性興奮的體質,就很難抑制自己一再外遇的行為模式。

這些高風險群,我們姑且稱為外遇的「病態模式」。

長期壓力,醞釀男性外遇氛圍

回到先前說的外遇的「一般模式」,在不算強烈的性興奮體質下,男性最後會走向外遇,往往是結合了多項因子,如工作場所出現有回應的適當對象、有常常出差或外派工作的環境、有長時間的獨處機會。

當這些條件成熟時,「低落、苦惱、痛苦的心情」最能預測即將發生的外遇。

也就是說,長期承受的壓力,或感受到的壓力,是醞釀男性外遇的背景氛圍。

這時,扮演臨門一腳的,往往是劣化的夫妻關係。

或許感情歸於平淡,或許家庭、小孩、經濟問題讓雙方都疲乏,夫妻開始話不投機,容易吵架,然後有些話就漸漸不說了。

這時,先生的工作環境裡若出現對他有好感的女性,願意聽他說話,就可能愈走愈近,終於嘗試越線。

這類型的外遇裡,男方的自信心、自尊心在外遇的感情中得到補償,生活滿意度暴增。

不過,這些通常是短暫的,因為生活或工作上的問題,並不會因為外遇而改善。

而外遇可能被揭發、或終於被揭發的壓力,到最後反而會更惡化原有的心理問題。

有些女生面對外遇事件會說:「我也有責任,如果我不要怎樣或許就不會有事。」如果先生也能同樣自省,婚姻應該就還有挽回餘地。

但,如果伴侶其實無藥可救,要如何在第一次被欺騙時就看出來?就如同我們常在媒體看到一些看來自戀的公眾人物,道歉、懊悔不久後又帶著新歡出現。

有些人,給他太多機會,只是浪費自己的生命。

女性的外遇跟男性不太一樣,最常見的原因是覺得不適合、沒有感覺了。

不愛了,所以不介意分開,或為了家庭、小孩勉強在一起,這跟男性外遇常想「兼愛」、一邊還想維持家庭不同。

常聽到女性個案說,先生外遇後說兩個都愛,希望太太接受,還說外遇對象可憐、值得同情。這種說法恰好是讓現代女性更想離開吧。

有這種想法的男性,可能就真的要敲敲頭,再不清醒就要跟那些高度自戀的人一樣,列入拒絕往來名單了。